
你下班从地铁出来一摸口袋,卡里的钱像被抽水泵一样往外走,先说小林吧,他是我们圈子里典型的95后程序员,月薪看着挺亮眼,但是他总说现在连约个会都得先打一张成本表,而且每一项都像在跟他开玩笑,不过人家家里催得紧,他却越算越心虚,然后上周我们一起吃火锅,他一边涮毛肚一边叹气,说扣完房租和车贷以及健身卡,剩下的就勉强把自己照顾好,最后他夹起一片生菜说算了算了就这样吧。
因为细算过钱去向,我们才知道25K没想象中那么“壕”,比如说他税后到手大约在1.8万到2万之间,然而租房在五道口附近就要6500左右,而且通勤打车偶尔加班晚了也得花掉四五百,不过车贷是早年买的二手车每月也要3200,然后吃饭和咖啡再加上蛋白粉差不多3000起步,接着手机分期和各种小订阅像蚂蚁一样啃掉一截,最后他算给我看说每月谈四次恋爱型约会大约2000到2500,其实这差不多等于他半个月的外卖钱了。
不过钱不是唯一的坎,时间更“贵”,因为他公司大小周和上线冲刺期经常通宵,然后那次项目发布前他整整半个月睡在工位边的折叠床上,接着我凌晨一点去找他借充电器,办公区只亮着几盏感应灯而且空调风口在嗡嗡叫,随后他把泡面放在主机旁边说等编译完再吃,然而第二天早上领导路过还问他昨晚代码合了没,最后我打趣问要不要介绍对象,他摆手说现在连打一把王者的十分钟都挤不出来呢。
情感供给也在换形态,前几天同事小周下夜班和我说她最近在玩虚拟男友类的互动游戏,因为游戏里的那位总能秒回消息而且还记得她不吃香菜,不过现实里她试过三次相亲都卡在第二次见面,接着她说每次都得提前两小时做功课以及化妆加路程,然而对方可能就回一句“你话不多”,于是她索性把钱花在皮肤和语音包上,最后她笑着说这个陪伴虽然不真但至少不会鸽我,这话听着有点刻骨名心但还挺实在。
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城市,你会看到同样的趋势在蔓延,然后韩国朋友跟我说首尔的单人KTV常常排队,而且北京和上海的自习室周末几乎满座,接着我去年在大阪难波路口看到“抱抱咖啡”的牌子写着500日元十分钟,不过我当时愣了半分钟才反应过来这也是一种“即买即用的安慰”,虽然听着怪可笑却有市场,随后回想我们周围的年轻人,哪怕不去抱抱咖啡他们也会去跑步机上待四十分钟,最后他们说在跑步机上谁也不需要解释自己。
虽然新闻里的口径年年变化,但是我翻过民政公开数据的历年曲线和地方年鉴,过去十年婚姻登记总体是往下走的,不过最近有年份略有回弹可体感并没有根本改变,接着我琢磨一个反常识的点,很多人以为越穷越不敢恋爱然而有时候越能挣的人越谨慎,因为他们时间的机会成本更高所以容错率更低,然后小林说得很直白,他不怕请客但怕无效社交和不确定的消耗,最后在这种“算账思维”里亲密关系从情绪决策变成了项目评审。
既然环境这么紧绷,我们还是得说说解法,不过大政策层面在发力比如深圳的生育扶持和杭州的人才公寓,我自己去钱江新城看过一次样板间而且和工作人员聊了租补细则,然而对普通打工人更要紧的是可预期的时间和更稳妥的房租,随后公司如果把大小周改成弹性工时就能释放一部分余裕,然后个体层面也能微调,比如把约会放到中午一小时以及下班后并行做正事和相处,比如说一起在自习室并排看材料然后散步回家,这种“轻量关系”的蒜法虽然不浪漫却能长期跑下去。
总之我们并不是不想爱人而是想要一种不那么累的生活,而且当单身经济越成熟我们越有更多“低负担”的社交方式,不过这不意味着亲密会消失而是会换一套工具箱,随后也许是共读一本书和合买一个会员以及每周一起去菜市场,然后小林偶尔也会说他还是想遇到那个合眼缘的人,我听完会回他一句要不先把周五晚上空出来哪怕只喝杯豆乳,最后如果能在紧绷的日子里挤出一小块柔软的位置,那么爱情的样子可能会慢慢自己长出来。
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