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份报告出来的时候,整个世界都感觉像是被人从后面猛推了一把。2018年,五角大楼那帮人,把一份叫《核态势评估》的东西扔了出来,里面的字里行间,透着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直白。他们,美国,头一回,几乎是咬着牙承认,在西太平洋这片场子上,单挑常规军力,他们可能真的已经玩不过中国了。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航母编队,那些先进的战斗机,在中国那些跟科幻电影里似的、层出不穷的高超音速导弹面前,突然就显得……有点笨重,甚至脆弱。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评估,这是美国霸权的盔甲上,第一次被自己人公开指出了一道清晰可见的裂痕。
那怎么办?老大的位子坐久了,发现拳头没以前硬了,总得想点别的招。于是,一个自认为绝顶聪明的,甚至有点阴险的法子,就在五角大楼的密室里成型了——既然常规力量被“追平”了,那就用核武器来“找平”。他们真的设计了一整套剧本,一套专为中国“量身定制”的核打击计划。这计划最核心,也是最疯狂的逻辑是:我用一种特制的核弹打你,打完之后,你中国,就算被打残了,也只能把这口血水往肚子里咽,屁都不敢放一个。你听听,这是不是像天方夜谭?但当时,那帮将军们对此是真信了。
这个计划的王牌,是一种听起来很唬人,但又被包装得特别“精致”的东西,叫“低当量核武器”。你别一听“核”字就想到世界末日,美国人把它弄得特别“小清新”。爆炸威力也就几千吨TNT,跟那些动不动就抹掉一座城市的战略核弹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在他们的设想里,这玩意儿的威力刚刚好,正好能端掉你一个沿海的军事目标,比如一个指挥中心,一个雷达站,但又不会造成那种铺天盖地的平民伤亡。说白了,就是想干了坏事,场面上还不能太难看。
这个算盘,他们自己觉得打得噼啪响。你看,只要我把爆炸控制在“战术”层面,中国不就傻眼了吗?你不是一直承诺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吗?好,现在我先用了,但用的是个“小不点”。你要是敢用你那些大当量的战略核弹还击,那就是你主动把战争升级到灭世级别,这个锅太重了,全世界都得指着你鼻子骂,你背不起。那你要是对等还击呢?用个小家伙打回来?不好意思,我们评估过了,你中国手里,当时真没多少这种小当量的战术核武。
剧本写得那叫一个细。他们打算把“三叉戟II”导弹动个手术,换上新研发的W76-2低当量弹头,然后塞进那些神出鬼没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里。这些潜艇,就像深海里的幽灵,常年潜伏,根本不用靠近你的海岸线,这就把政治麻烦给摘干净了。再也不会有像2017年“萨德”入韩时那种,民众天天在你基地门口抗议,闹得鸡飞狗跳的破事了。美军有14艘这种核潜艇,轮流值班,绰绰有余。
再回头看看中国。当时仅有的那几艘094型核潜艇,说句不好听的,在美国那些变态的声纳系统面前,噪音大得像在水底下开着一台老式拖拉机,几乎是一出港就被全程直播。所以在美国人眼里,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对等的游戏。他们手里捏着上千枚这种“小聪明”弹头,而中国当时全部家当加起来,外界估计也就280枚,还大多是准备打末日决战用的“大家伙”。
但是,这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计划,建立在一个致命的,几乎是侮辱人智商的误判之上:他们把中国的战略承诺,当成了一个可以利用的程序bug。他们天真地以为,中国的“不首先使用”,是一条写在纸上的死规矩,而不是一种捍卫国家生存的血性决心。就在报告发布的第二天,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,就在记者会上把话挑明了,直斥这份报告“蓄意渲染中国威胁”,强调中国的核力量,从头到尾,完完全全就是防御性的。
这潜台词还不够清楚吗?“不首先使用”可不等于“挨了打还不使用”。美国人忘了一个最基本,最朴素的道理: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本土进行核打击,管你当量大小,性质都是一样的。你已经跨过了那道红线,剩下的,就是你死我活。你想象一下,一枚所谓的低当量核弹,在中国福建的某个雷达站旁边炸了,就算你控制得再好,冲击波和致命的核辐射,也会瞬间造成数以万计的伤亡,医院会被挤爆,整个社会都会陷入恐慌。你指望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同样拥有核反击能力的国家,会掏出计算器,冷静地算一算你用了多大当量的弹头,然后再彬彬有礼地决定要不要还手,以及怎么还手吗?
这根本就不是一道数学题,这是一道生存题。美国人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决心,也极度高估了自己的“小聪明”。他们以为设计出一款“聪明弹”,就能在核战争的悬崖边上疯狂跳舞,既能捞到军事上的好处,又不用承担全面核战的风险。说真的,这种想法,本身就是对核武器毁天灭地之威力的最大藐视。
退一万步讲,中国的常规反制手段,也远非他们想象得那么不堪。被叫做“航母杀手”的东风-21D反舰弹道导弹,就是为美国航母量身打造的。在美国自己的兵棋推演里,他们的航母战斗群只要敢靠近中国海岸,很多时候的结局都是在饱和攻击下损失惨重。想靠F-35舰载机挂着核巡航导弹大摇大摆地飞进来,恐怕只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。
而这个计划最最危险的地方,在于它试图亲手打开一个潘多拉的魔盒。核武器诞生这么多年,大国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恐怖的默契:这玩意儿是镇国神器,是用来威慑的,绝对,绝对不能用。这是文明世界的最后一道红线,是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而美国的低当量核武器计划,说白了,就是想在这道红线上,偷偷开一个“小口子”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破窗效应”。一旦第一扇窗户被打破了,那么接下来打碎更多的窗户,就变得无所谓了。只要第一枚低当量核弹被射了出去,核武器使用的禁忌就会被彻底撕碎。到了那个时候,战场的心理防线会瞬间崩溃,核交换的规模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升级。今天你用几千吨的,明天我就敢用几万吨的,最终一起滑向全面核战争的无底深渊。
历史的教训明明就在眼前。冷战的时候,美苏双方囤了超过六万枚核弹头,足够把地球表面犁好几遍。正是因为对这种“同归于尽”的极致恐惧,才让双方最后坐回了谈判桌。可美国2018年的这份报告,简直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,硬要把核武器从神坛上的威慑工具,重新拽回到泥潭里,变成战场上“可以使用的”武器。
全世界的反应也说明了问题。俄罗斯直接就说,你美国这么干,是在威胁全球稳定。就连美国的那些盟友们,心里也直打鼓。你想想,要是美军的飞机要从日本冲绳的基地起飞去执行核任务,那得激起多大的抗议浪潮?要是美军的核潜艇停靠在韩国釜山港,媒体的闪光灯和民众的怒火能把整个港口都给淹了。
但最讽刺,也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。这份旨在威慑和压制中国的报告,最终起到了一个完完全全相反的效果。它非但没有吓住中国,反而给中国敲响了有史以来最响亮的一记警钟。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的“理智”和“仁慈”上,不如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。美国人想玩一场不对等的游戏,那唯一的破局之法,就是让这场游戏变得对等。
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,全世界都通过卫星照片,看到了惊人的一幕:中国西部的导弹基地,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扩建,一个个巨大的发射井,在戈壁荒漠上拔地而起。传说中的轰-20战略轰炸机,研发进度也明显加快。中国的核弹头数量,开始稳步增长,到2020年,外界估计已经到了350枚,到了2023年,这个数字变成了500枚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的核力量,变得更多样,更可靠,更具生存性。具备陆基机动发射能力的东风-41,让任何对手都难以追踪和摧毁。
美国那边呢,也按计划推进着。2019年,W76-2弹头正式列装。2021年,在诺福克军港,技术人员把这些所谓的“聪明弹”一颗颗拧紧在导弹上。华盛顿以为自己拿到了一张可以随时打出的王牌,但等他们把牌捏在手里,抬头环顾四周,才猛然发现,牌桌对面的那个玩家,牌库也变得深不见底了。
那个“轰炸中国也不敢还击”的设想,最终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国际笑话。它不仅没能让美国重获所谓的优势,反而亲手刺激出了一个更加强大、更加坚决的核对手,让整个世界的战略平衡,变得更加脆弱,也更加危险。
说到底,美国人是想用一个精巧的战术布局,来掩盖一个正在衰落的战略颓势。他们想用一把“小锤子”,去轻轻敲开中国那扇紧闭的核大门,却压根没想到,这记敲门声,反而惊醒了门后沉睡的巨人。巨人没有开门,而是默默地转过身,把门加固得更厚,同时在门后,准备了一把更大的锤子。到头来,美国费尽心机设计的这个“量身定制”的计划,最终,是为自己定制了一个更难对付的未来。
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