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就直说了吧,黄紫昌回常州踢省联赛这事儿,初听起来,就是个笑话。
一个七年前顶着“中超最佳新人”光环、被看作是江苏足球未来十年门面的天才小子,如今跑来踢一个连直播信号都得靠老铁们用手机架着的“草根”比赛。
闹呢?
键盘侠们的手速比博尔特冲刺都快,一行行字敲得邦邦响:“废了”、“混不下去了”、“来炸鱼塘找自信了”。
你看,这世道就是这么个逻辑。
一个人的价值,似乎总得用他站在多高的台子上、兜里揣着多少银子来衡量。
从中超冠军队的主力,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,这落差,比过山车还刺激。
在很多人眼里,这不是什么“叶落归根”,这就是一次公开的“消费降级”。
可你真把那场球的视频找出来看,哪怕画质糊得跟打了马赛克似的,你就会闭嘴。
尤其是在下半场第73分钟,常州队后场被断球,对方一个直塞眼看就要单刀了。
镜头一晃,一个身影从画面外疯了一样地冲回来,贴地滑铲,连人带球给铲出了底线。
镜头拉近,是黄紫昌,他撑着膝盖,大口喘着粗气,那表情,跟丢了个钱包似的懊恼。
我当时就愣住了。
这不对劲儿啊。
这哪儿像个来“养老”的球星?
这股子狠劲,这不要命的踢法,比当年他在江苏苏宁踢亚冠时还猛。
一个职业球员,身体就是本钱,在这种级别的比赛里,随便亮个相,秀几脚传球,球迷就买账了。
犯得着这么跟自己较劲吗?
这就得把时间往前倒腾倒腾了。
还记得那个金元足球最疯狂的年代吗?
钞票满天飞,大牌外援跟下饺子似的往中超锅里倒。
我们都以为中国足球的春天来了,结果呢?
泡沫一戳就破,留下一地鸡毛。
江苏苏宁,一个刚拿了联赛冠军的球队,说没就没了,连块墓碑都没留下。
对我们这些江苏球迷来说,那感觉,就像是被人从心口上硬生生剜掉了一块肉。
而黄紫昌,就是那个时代最让人意难平的注脚。
他本该是那艘巨轮上最闪亮的少年,结果船沉了,他只能抱着块木板在海上漂。
辗转几个球队,伤病、替补,当年的锐气,一点点被磨平。
他缺的不是技术,也不是能力,他缺的是一个“家”,一个能让他把心踏踏实实放下来踢球的地方。
所以,他回来了。
回到了这个他足球梦开始的地方。
他图啥?
钱?
这里的赢球奖金,可能还不够他请全队搓一顿海底捞。
名?
在这儿踢得再好,还能上《新闻联播》不成?
说白了,他就是憋着一口气,一股“老子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”的劲儿。
他要证明,脱下那身光鲜的商业战袍,足球,还是那个能让他热血沸腾的东西。
更有意思的是,他不是一个人在“逆行”。
你看看南京队的杨笑天、戈伟,哪个不是当年江苏队响当当的人物?
这帮老男孩,像商量好了似的,都回到了这片野球场。
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了,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言:资本可以抛弃我们,但我们自己,不能抛弃江苏足球。
当黄紫昌在场上和那些儿时的队友一个眼神就能完成一次配合时,当他进球后冲向场边和那些叫着他小名的球迷一起庆祝时,你会突然明白,这家伙找回了最重要的东西——快乐。
那种不掺杂任何利益的、最纯粹的足球的快乐。
这玩意儿,在如今这个浮躁的足球环境里,比黄金还珍贵。
所以啊,别再用你那套“成功学”的逻辑去评价黄紫昌了。
他不是失败者,恰恰相反,他比那些至今还在资本泡沫里醉生梦死的人,活得清醒多了。
他用自己的方式,守护着心里那点儿火种,也守护着我们这些球迷心里残存的那点念想。
至于他未来会怎样,能不能重返顶级联赛,谁知道呢。
也许,这也不重要了。
重要的是,在常州的那个夜晚,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曾经追风的少年。
足球,回家了。
这就够了。
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