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事儿吧,说白了,就像小区里那个天天在健身房秀肌肉、逢人就说自己卧推两百公斤的猛男,突然有一天在掰手腕时,被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、戴着眼镜的IT男给秒了。
猛男当场就懵了,围观群众也傻了,嘴里念叨着: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,他肯定是吃药了!”
这个猛男,就是美军自家的心头肉,号称全球最强五代机的F-22“猛禽”。那个IT男,就是我们家的歼-16,一架在很多人印象里,还算是苏-27“魔改”的四代半战机。
掰手腕的地点,在东海;掰手腕的时间,就在不久前。
魔幻的是,这场掰手腕,不是IT男主动挑事,是那个肌肉猛男自己凑上来的。两架F-22仗着自己练了一身“隐身”的肌肉,觉得别人都看不见,大摇大摆地就往我们家门口溜达,想搞点偷窥的小动作。这操作,在过去几十年里,他们玩得贼溜,基本就是如入无人之境。他们的剧本是:我来了,我看了,我走了,你甚至都不知道我来过。
刺激不刺激?
但这次,剧本拿反了。他们刚一进场,我们这边一个叫李超的飞行员,开着歼-16就跟上班打卡一样准时出现了。
美军飞行员估计当时就有点不对劲了:剧本不对啊?你怎么看见我的?我这身限量版的“隐身迷彩”是假的?
还没等他想明白,更骚的操作来了。李超这哥们儿,根本不跟你玩什么超视距的“回合制游戏”,直接一脚油门,玩起了贴脸输出。一个近乎垂直的俯冲,紧接着一个“倒飞桶滚”,两架飞机的座舱盖几乎是脸贴脸,距离近到什么程度?10米。
10米是什么概念?就是在两辆高速对开的汽车上,你还能看清对方司机眼里的血丝。这已经不是什么技术动作了,这是在用命告诉对方:“孙子,你瞅啥?再瞅一个试试!”
这种压迫感,是任何雷达告警都给不了的。美军飞行员在座舱里,看着对面那个倒着飞的“疯子”,估计心里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。这哪是开飞机,这简直是把战斗机当成了拼刺刀的刺刀。最终结果毫无悬念,两架F-22的肌肉猛男,油门一推,灰溜溜地跑了。
跑了还不算完,后续更魔幻。部署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的F-22机队,在这次“掰手腕”之后的48小时内,直接打包走人,任务区域大调整。以前那种三天两头来我们家门口“路过”的侦察行动,直接停了好几个月。
这就是典型的,在小区门口装大哥,结果被业主拿菜刀追了三条街,从此再也不敢来这个小区收保护费了。
美国军迷圈直接炸锅,大喊“不可能”,他们的信仰崩塌了。F-22不是隐身的吗?不是无敌的吗?怎么会被一架四代半战机给“骑脸输出”了?这不科学!
科学。这恰恰是世界上最硬核的科学。
这背后,根本就不是一场歼-16对F-22的单挑,而是一场“群殴”。美军输掉的,不是一次空中对峙,而是一个时代。
说白了,美国空军的逻辑,是“刺客信条”。他们花了天量的钱,点了“隐身”这个技能点,把F-22和F-35打造成了顶级的刺客。刺客的核心是什么?就是“你看不到我,但我能一击必杀”。整个战术体系,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建立的。
但中国的玩法,是“天网”。我们不跟你赌哪个刺客的刀更快,我们直接掀桌子,把整个地图都点亮。你刺客再牛逼,在全图挂面前,不就是个移动的靶子吗?
这个“天网”是怎么织成的?天上,有我们的各种侦察卫星,像无数个天眼在盯着;地面上,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米波雷达,这种雷达看F-22,就像我们开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屋子里找一只涂了黑漆的猫,虽然看不清细节,但一个巨大的黑影在那晃悠,傻子都知道有问题。发现黑影后,天上的预警机用更精密的雷达持续锁定,再通过数据链,把F-22的三维坐标、飞行姿态、速度等信息,实时传输给附近上班的任何一个作战单位。
所以,李超开着歼-16冲上去的时候,他根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他的座舱显示屏上,F-22的位置可能比他自己兜里的手机定位都清楚。他要做的,不是“寻找敌人”,而是“执行处决”。他脑子里想的不是“敌人在哪”,而是“用什么姿势干他比较帅”。
这就是体系作战对单点优势的降维打击。
就像两个公司抢客户。美国公司派出了他们年薪千万的王牌销售,这个人能力极强,单兵作战天下无敌。而我们公司,派出的销售可能只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但他身后,是整个公司的市场部、数据分析部、技术支持部在给他喂数据。王牌销售还在研究客户的个人爱好,我们这边连客户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、财务状况、甚至老板的小三是谁都摸清了。
这仗还怎么打?
F-22的隐身神话,在“天网”面前,就像皇帝的新衣,被一个耿直的小孩当众戳穿了。美国人自己也回过味来了,所以他们开始拼命鼓吹什么“分布式作战”,把飞机分散部署到各个小岛上,本质上就是承认了“刺客信条”玩不下去了,刺客的出发点(大型基地)都可能被一锅端,只能化整为零,打游击战了。
而这次事件的主角歼-16,也远不是什么“IT男”。它有个外号,叫“炸弹卡车”。12个外挂点,能挂12吨的弹药,AESA雷达探测距离400公里。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文弱书生,这是一个穿着西装、拎着公文包,但公文包里放着两把开山斧的猛人。它能跟五代机歼-20搭班子干活,也能自己拉出去单干。近400架的装备规模,说明这玩意儿已经不是什么精锐武器,而是我们空军的“标配”大棒。
所以,那次东海的遭遇,与其说是一次惊险的空中对峙,不如说是一次必然的“教学活动”。我们用一次堪称行为艺术的贴脸飞行,给美军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,也给全世界讲了一堂公开课:
现代战争,早就不是单件武器装备的比拼了。单一装备的代差,在体系化的作战能力面前,随时可能被抹平甚至反超。
那个靠着一两件“神器”就能横行霸道的时代,过去了。
正如飞行员李超总结的那样:“祖国的领空,从来不是靠妥协守住的。”说得再直白点,尊严,永远只在导弹的射程之内。以前我们射程不够,只能抗议;现在我们不仅射程够了,还开了全图视野,那游戏规则,就该换一换了。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