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大家一说在体制内上班,或者谁考公考编上岸了,那真是由衷的感到非常羡慕,感觉能进入体制内工作就是很骄傲、很自豪的事情,体制内工作不仅给了当事人荣誉,也让家里人跟着沾了光,那种获得感、满足感和幸福感无法比拟。
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尤其是这几年,许多体制内工作的人都不同程度的感觉到很疲惫,幸福感逐步在下降,有些还患上了轻度焦虑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外部光环和内心体会的不统一,形成的反差感。
近些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,网上可以看到许多分享体制内生活、工作的信息,这其中有不少是吐槽和“抱怨”的负面情绪,主要情况有为了编制而考了异地,考编后工作内容和之前想象得不一样,还有一些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氛围比较压抑等等,这些都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心态,有许多体制内的人,可能还会与网上反映的情况感同身受,更加重了心里的反差。
工作内容与身边人无法形成共鸣,分享倾诉受到阻断。
体制内工作是一个笼统的说法,具体到每个单位和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,许多工作涉及到内部管理,内部不相关人员也不能清楚的了解,更不便对外言说。而身边的家人和朋友,如果不是体制内的,那你工作中的事情自然无法跟他们分享,或者有些能分享的,他们也体会不到,就如许多人都经常说的,你们体制内的工作,有法定假日,有休息,福利待遇那么好,还有啥抱怨的,你要不愿意干我来干等言论,更让你不愿意越来越不愿意分享工作的信息。
实际上,许多体制内的工作压力都是无形的,虽有假期,但有急事在家也要处理;随着津补贴等逐步规范,遇到加班加点,也无半点加班费;更让人心累的是,许多工作并没有实实在在具体的成效,没有那种完成一件工作的兴奋感和成就感,年复一年的这种工作,就会形成身体虽然轻松,但心很累的感觉,体制内工作的幸福感自然慢慢减弱。
体制内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比较严肃,造成的精神紧绷持续。
体制内工作与企业工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氛围,考入体制内,除了调动、升迁和辞职,一般几十年都要在这个单位,工作关系很稳定,许多人都要打一辈子交道,所以一般都是以“和平”的方式相处,即使到一些不公正、不合理的情况和事情,也不能尽情的发泄情绪,尤其体制内许多单位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,上班的时候又要考虑领导的看法,又要考虑同事的感受,处处要小心经营,造成精神紧绷,甚至有些焦虑的情绪。
工资待遇与实际付出不成正比,与外部差距大,体制内优势逐渐消失。
许多人都认为体制工资待遇一般都不差,但也要分具体情况,由于体制内的工资分配制度原因,造成内部工资分配拉不开差距,队医那些躺平派来说,躺平了工资不少拿,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想干事、能干事的人来说,自己多干事也拿不了更多的钱,同样的付出和功劳在外部环境里,可能按年薪和业绩能得到的回报很丰厚,但是在体制内就只能接受这种“工资平权”,长久下来,体制内工作的优越感和获得感也逐步降低。
综上,体制内工作越来也不让人那么羡慕,而且更多的体制人把实际生活体会看的更重要,把外部的目光和感受越来越弱化,所以才会有觉得心累。
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