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商务部长为何公开指责印度?背后竟是一场跨国玉米争夺战。
全球玉米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。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·卢特尼克近期公开批评印度不愿进口美国玉米,这场争论暴露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深层矛盾。美国玉米产量预计在2025-2026年度达到4.27亿吨的历史新高,较前一年增长12.5%,占全球总产量的30%以上。与此同时,中国这个曾经的最大买家已经将采购重心转向巴西,导致美国库存积压严重。
中国采购模式的转变直接冲击了美国玉米市场。2020-2021年度,美国对华玉米出口比例曾创下31%的纪录,但到2023-2024年度,这一数字暴跌至不足6%。同期巴西对中国的玉米出口量却激增到29%。在大豆方面同样出现趋势性转变,中国在9月和10月的期货订单中没有从美国采购任何大豆。
美国期货市场的玉米价格已在8月14日出现暴跌,直接损害了美国农民的经济利益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玉米生产商和乙醇行业组成强大的利益集团,长期影响着美国农业政策的制定。面对库存压力,美国政府急需为过剩的玉米寻找新买家。
印度原本是玉米净出口国,每年产量约4200万吨,占全球产量的3%,其中200-400万吨用于出口。2022-2023年度,印度通过玉米出口获得101.07亿美元收入。其国内玉米使用结构相对稳定:47%用于家禽饲料,13%用于牛饲料,14%用于淀粉工业,12%用于其他工业领域。
然而这种情况在2023-2024年度发生根本性转变。由于严重干旱,印度政府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禁止使用甘蔗生产乙醇,以确保食糖供应。这项禁令导致乙醇生产商大量转向使用玉米作为原料。据估计,2024年印度有1000万吨玉米被用于乙醇生产,创下历史最高纪录。
这种结构性转变造成印度国内玉米出现500万吨供应缺口。路透社2024年9月的报道显示,当年上半年印度玉米进口量激增至53万吨,同比增幅达105倍。与此同时,印度玉米出口量暴跌87%,从180万吨降至24万吨。
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印度政府的能源政策。将乙醇与汽油混合比例提高到20%是莫迪政府作出的重要承诺。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在7月宣布,印度已提前五年实现这一目标。乙醇产量从2014年的3.8亿升猛增至2025年6月的66.1亿升。
玉米贸易争端还涉及转基因作物问题。美国生产的玉米中92%以上为转基因品种,而印度法规严格限制转基因玉米的进口和种植。目前印度主要从缅甸和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玉米。由于饲料成本飙升,印度家禽生产商正在向政府施压,要求取消进口关税并解除对转基因玉米的禁令。
《今日印度》在报道中指出,美国仅仅因为自己有剩余产品就要求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,这种行为带有殖民主义色彩。报道将其类比为“美国要求沙特阿拉伯购买美国的石油”。考虑到印度已在农业和奶制品领域划出红线,以及特朗普批评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背景,玉米贸易出现在谈判桌上并不令人意外。
美国商务部长的逻辑似乎很简单:既然印度需要更多玉米来生产乙醇,而美国正好供过于求;既然不能向印度出售石油,那么出售掺入石油的乙醇原料也是不错的选择。但这种逻辑忽略了印度保护本国农业的坚定立场。
这场贸易争端反映出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重构。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关系正在重新洗牌,各国能源政策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。印度乙醇计划的成功实施代价是需要长期进口玉米,而美国则需要重新调整其农产品出口战略。
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