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咱们聊聊内家拳“摇臀荡胯”!这可是内家拳发劲、化劲、周身一家、力达四梢的关键!
第一:“摇臀荡胯”到底是什么?
首先得正名!“摇臀荡胯”绝不是刻意地、大幅度地扭屁股晃腰!那种做法,轻则散乱无章,重则伤腰伤胯,离内家拳的本意十万八千里。
“摇臀荡胯”指的是通过腰骶(尾闾)和胯根(髋关节)的协同运动,带动整个脊柱乃至全身,形成一种如波浪般连绵不断、松沉圆活又极具穿透力的整体运动状态。简单说,就是用腰胯的“小动作”,带动身体。
拳谱里常说的“腰如车轴”、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、“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”(《太极拳论》),这“主宰于腰”的关键,很大程度上就落在这“摇臀荡胯”的功夫上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: 为啥它是“密不示人”的核心?
内家拳讲究“整劲”,力从地起,节节贯穿。没有腰胯的灵活转换和松沉开合(这就是“摇荡”的实质),力量就卡在腿上、憋在腰上,发不出来,或者发出来也是僵力、拙力。“摇臀荡胯”正是打通上下三关(肩、肘、腕;胯、膝、踝),实现“力达四梢”的关键通道。
化劲核心: 遇到外力,硬顶是下策。内家拳讲究“引进落空”、“四两拨千斤”。怎么引?怎么化?全靠腰胯的灵敏“听劲”和瞬间的“折叠转换”(也是一种高级的“摇荡”)。腰胯活了,才能像水一样,对方劲来,我顺势而走,让对方落空。
身法灵动: 无论是太极拳的“如履薄冰”,形意拳的“行如槐虫”,还是八卦掌的“走转拧翻”,身法的轻灵、沉稳、变化莫测,其根基都在于腰胯的协调运动。“摇荡”得好,步子就轻快又扎实,转换就圆活无滞。
中医讲“腰为肾之府”,“胯为六合之枢”。腰胯的松活圆转,能有效疏通带脉,调和气血,强肾固本。很多内家拳的养生功效,比如改善腰腿问题、增强内脏功能,都与正确练习腰胯运动密不可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:如何练出真正的“摇臀荡胯”?
根基:松!沉! 这是前提中的前提!腰胯僵硬,一切免谈。站桩(无极桩、混元桩等)是基础。意念引导,让肩、胸、腹、腰、胯,一层层放松下来,感觉像坐在高凳上,尾闾(尾巴骨尖)像一个小钟锤,微微下垂,指向地面。体会“气沉丹田”的感觉,重心稳稳落在两脚之间(稍偏后脚)。
关键点:尾闾与丹田的联动:
“摇臀”实质: 核心在尾闾!不是动屁股蛋,而是尾闾尖微动。想象尾闾是一个小锥子尖,轻轻地、有控制地前后(不是上下!)微微划小弧线(类似钟摆或划小“∞”字)。这个动度极小,外人几乎看不出来,但内在感觉要清晰。
“荡胯”实质: 伴随尾闾的微动,两侧的胯根(腹股沟深处)要松开、窝进去(掖胯),感觉像两个轴承在灵活转动。同时,两膝微屈,有外撑之意(圆裆),形成一个稳定的“拱”形结构。荡胯不是左右平晃,而是伴随尾闾微动,胯根有松沉、内收、微转的复合感觉。
丹田核心: 尾闾动,丹田(小腹)要有相应的、松沉的、饱满的鼓荡感。吸气时,丹田微收,尾闾微前卷(不是撅屁股!);呼气时,丹田微沉、微外放,尾闾微后坐、下垂。形成一种内在的、节律性的联动。记住口诀:“尾闾中正神贯顶,气沉丹田海底松。”
动作体现: 在单式练习中体会:
太极拳: 如“云手”,手臂的划圈,其动力源在腰胯的平圆转动(尾闾微转带动)。如“搂膝拗步”,后坐与前弓的转换,关键在于尾闾的“后坐-前卷”和胯根的“掖-开”。
形意拳: “三体式”站桩,体会尾闾下垂、胯根后掖、前膝微顶的稳定与内在“争力”。“崩拳”发力瞬间,后腿蹬地,力量传导至胯,尾闾瞬间有个极细微的向前下“坐”的意念(不是外形动作),催动身体整体前冲。
八卦掌: “转掌”时的拧腰坐胯,更是“摇臀荡胯”的典型体现,尾闾如舵,引领方向,胯如车轮,承载转换。
图片
图片来源网络
核心禁忌:
撅屁股(塌腰): 这是大忌!会导致腰椎受力过大,气上浮,劲散乱。时刻保持“尾闾中正”,腰背自然竖直。
扭腰晃肩: 腰胯没动,光靠扭腰和晃肩膀,那是假把式,毫无根劲。
膝盖乱晃: 胯动要带动膝,但膝盖本身不能乱摆,要保持稳定方向,否则伤膝。
刻意追求幅度: 初期追求“摇荡”的幅度是错的!先求内在感觉,动度极小,重在意到、气到、劲整。外形大了,里面就空了。
图片
图片来源网络
四: 从“有”到“无”
初学: 在站桩和慢练单式中,细心体会尾闾的微小动感和胯根的松沉感。不求劲,先求松、求顺。
入门: 能将腰胯的微小运动与呼吸、重心转换初步结合,动作开始有“整”的感觉,发力开始有根。
进阶: “摇荡”逐渐成为本能,在快速动作和对抗中(推手、实战)也能自然运用,化劲发劲圆活隐蔽,身法灵活多变。此时,外在的“摇荡”痕迹越来越小,甚至看不出来,但内在一直在高效运转。
高阶: “大动不如小动,小动不如不动,不动之动,乃是生生不已之动”。此时,腰胯的“摇荡”已臻化境,完全内化,看似不动,实则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精微的调整,周身无处不太极,触之即应,变化无穷。这就是拳谱说的“无形无相,全身透空”的境界基础之一。
图片
图片来源网络
结束语
“摇臀荡胯”这玩意儿,名字听着有点俗,可它实实在在是内家拳登堂入室的钥匙!它不是花架子,练好了它,你的拳才能活起来,劲才能整起来,养生效果才能显出来。
这东西,过去师父看人下菜碟,悟性不到、人品不行,还真不轻易点透。今天咱把它摊开来讲,就是希望真心喜欢传统武术的朋友们,少走点弯路,别在皮毛上浪费功夫。记住,练拳先练身,练身先练腰胯!把“摇臀荡胯”这个核心抓住了,练透了,你才算真正摸到了内家拳的门槛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